公司动态
首页>技术知识

技术支持 News

技术知识常见问题帮助中心

光纤“陶瓷插头”创新院地合作模式

2008-6-12   杭州远华激光


  电源连接*的是插头与插座,里面是简单的铜片;代表未来通信方向的光纤连接,*的则是精密如发丝的陶瓷连接器件。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与宁波韵升集团共同完成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光连接器用关键陶瓷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近日通过验收。正是这样的光纤“陶瓷插头”创新了上海硅酸盐所院地合作模式,形成了年产1920万只光纤连接器用各类陶瓷套筒和插芯的示范生产线及相应的中试研发平台,产品已批量销售至国内外多家客户,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每年1920万件进口替代品的量产能力,为将来光纤入户的自主配套打下了基础。  

    当人们享受着光纤带来的宽带上网便利时,也许很难想到,连接光纤的那个小小接口里的陶瓷插芯,曾让我国付出了大量外汇。在只有1厘米长短的耐磨损、耐腐蚀的特种陶瓷上,烧结出一个个内径只有0.1毫米的小孔,并非轻而易举。2000年前,我国的陶瓷插芯和套筒只能依赖进口,价格最高卖到20多元一只。此后,虽然生产工艺实现了国产化,但原材料氧化锆粉体,却长期依赖进口。  

    作为我国特种陶瓷领域的精兵强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在“十五”期间就研制出了一种特别方法,使得国产氧化锆粉体也能像进口粉体一样,制备出性能指标优异的光纤陶瓷插芯,并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起草了相关行业标准——用这种技术,可使插芯价格大幅下降。  

    上海硅酸盐所和宁波韵升集团早在2001年就开始接触,当时双方共同感兴趣的是光连接器关键陶瓷部件光纤插芯和套筒的合作,主要目标仅是单一产品尽快实现市场化。  

    尽管上海硅酸盐所和宁波韵升集团在各自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硅酸盐所通过“863”项目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行业标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宁波韵升集团由于进口国外的粉体,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方面也遇到了技术瓶颈。因此,当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和双方高层领导探讨院地合作的方式时,双方一拍即合,提出了将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有机结合的院地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不再以单一产品市场化为目标,而是以产权机制为纽带,使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为企业乃至行业高技术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上海硅酸盐所所地合作处处长夏天然说。  

    2005年8月18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宁波韵升集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宁波韵升集团下属的宁波韵升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将10%的股权转让给上海硅酸盐所,在当时相当于360多万元。如此丰厚的“聘礼”在国内产学研“联姻”中相当少见。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双方在宁波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氧化锆结构陶瓷产业化基地”,同时在该所成立“上硅所—韵升联合实验室”,并共同承担国家级“光连接器用关键陶瓷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优先产业化实验室诞生的各项氧化锆结构陶瓷新产品和技术。  

    联合实验室主任蒋丹宇博士介绍说:“联合实验室与产业化基地正围绕新型陶瓷材料,进行陶瓷磨介、陶瓷劈刀、陶瓷轴承、陶瓷阀芯、陶瓷刹车盘等一系列新产品的可行性调研,以拓宽陶瓷产业。

  • 上一个内容:
  • 下一个内容:
  • 联系我们

    在线QQ

    回顶部